本文為深圳k8凯发(中国)精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安在8月7日舉辦的2018中國房地產精裝修產業开展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上午好!
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大會,我的演講題目是《批量精裝修:誤區與挑戰》。
最近我們在談論一個話題,是關於2018年是否可以看作是批量精裝修爆發的元年。作為一個佐證,我本人在7月份接到了很多地產商打來的電話,內容基本上都是尋求批量精裝修方面的戰略合作。最誇張的是,我記得有陆续在3天接到了13個左右的此類電話,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我們公司從2004年開始就從事批量精裝修業務,我的心目當中不断認為毛坯房早就應該取消,改為精裝房交付,現在這個局面似乎終於來臨,問題是,我們參與各方是否实行了準備呢?我們來分別看一下。
一、設計方面
1)標準化程度較低。
根據我們公司在全國差不多60個城市的工程實踐,設計達到了標準化的項目比較少。即便是一些標準化做得比較好的房地產公司,當項目遇到一些「特殊」條件時,設計就出現了較多的變異。我舉個例子,在某個城市,客戶告訴我1000套房子有13個戶型,這個不算太多,還可以接受。問題是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每個戶型要為客戶给予3種不同風格的設計,這樣就可能出現39種組合。更加嚴重的是,這個項目還要為客戶给予「選裝」服務,那會不會出現上百種組合呢?如此一來,1000套房子的批量裝修變成了一堆家庭裝修的組合,這有可能導致施工組織上出問題。
2)戶型優化空間很大。
整個房地產行業做毛坯房的時間超過了20年,以精裝房的觀點來看,毛坯房問題實在太多,因此需要在建築設計階段就同步進行精裝房設計,避免後期出現大量無法避免的缺陷。可惜的是,到现在為止,推行精裝修設計提前介入、大力研究戶型優化的房地產公司還不是很多。
3)一些設計做法留下嚴重的質量隱患。
我這裏列出幾個:
A)裝配式建築帶來的質量隱患。
大家都知道,社會上對於大規模推行裝配式建築是有不同看法的,我這裏只談一下輕質板牆帶來的開裂裂縫問題。早在1997年我自己管理的一個項目上就使用了輕質板牆,開裂裂縫很厲害,所以後來這麼多年我不断在觀察這種板牆的進展情況,結論是進步並不是特別大。按照我們的統計分析,凡是使用輕質板牆的項目,牆面乳膠漆裂縫就很難徹底避免,乃至於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聖誕節裂縫」,意思是到了年底左右就開裂。现在看來,高精砌塊砌築的牆體裂縫少得多。
B)按照现在的粘接體系,在光滑的牆面上貼磚會帶來嚴重的空鼓脫落問題。
空鼓的原因其實很多,我這次只講牆面基層過於光滑的問題。
請看圖一,這是某個項目最近出現的問題,幾百套房子出現了一萬多塊瓷磚的脫落,這當然是很嚴重的問題,根源是採用鋁模施工的混凝土牆面表面太光滑,採用常用的瓷磚粘接劑不足以解決問題。鋁模是好東西,用鋁模施工出來的混凝土質量很好,但是表面太光滑,需要予以特別關注。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早就有警示,並且提出了有效的粘貼解決方案,可惜沒有被採納。
(圖一)
再看圖二。這是今天上午發生的事情,某個項目上的衛生間牆面使用聚氨酯塗料作為防水材料並已施工完畢,然後要求我們在牆上貼瓷磚。這個做法早在1993年就知道不行,瓷磚肯定會發生嚴重的空鼓甚至脫落,在防水層外表面甩細砂等做法也沒有什麼幫助。這個知識在20多年前就是常識,可惜仍舊經常有項目採用這種錯誤的做法。
(圖二)
這個對話的後半部分我沒有截圖,說的是一部2000元的鏟牆機用不了幾個房間就壞掉了。聚氨酯塗料防水就有這個特徵,它和基層的粘貼很牢靠,但是外表面不適合貼牆磚。
接着看圖三。聚氨酯用於衛生間牆面已經知道是不行了,那麼採用常見的水泥基防水塗料(例如JS),然後再用常見的瓷磚粘接劑行不行呢?很遺憾還是不行,外表面還是太光滑。只要做一下試驗就知道,即便使用瓷磚粘接劑在JS的外表面貼磚牆,抗拔試驗下的結果也就0.2MPa左右,達不到規範的要求,這個試驗早在2004年我們就專門做過。幾年前為了區分空鼓的責任,我們有個項目上甲方居然要求我們做了900多組抗拔實驗,聞所未聞對吧!結論非常清楚,破壞面不少出現在防水層外表面。不相信的同行最好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技術問題不要僅僅停留在口頭的強辯上,拿數據說話才是正確的做法。
(圖三)
在上述三種光滑的基層上如何貼瓷磚,其實我們已經找到了改進的方法,效果好很多,成本還更低一些,可惜很多時候設計師或招采部門已經規定了粘貼方案,我們的建議大多數時候被否決。
接着再看圖四。有相當數量的項目上出現了管道直接穿越衛生間門檻石或者有水區域的牆體根部,這種情況下水分很容易沿着管道四周滲透到干區,最終引起各種滲漏。其實只要提前進行設計優化,要規避這種錯誤的做法並不是很難。
(圖四)
C)衛生間做地暖的問題
隨着精裝修在北方陸續召开,衛生間做地暖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種做法现在看來問題太多,我個人強烈建議取消衛生間的地暖做法,改為其他形式的空氣採暖。有人可能會問:以前北方衛生間不断做地暖啊,怎麼沒有聽到投訴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些地方以前沒有做批量精裝修,業主自己搞的裝修問題其實並不少,只是沒有投訴到开展商這裏罷了。
具體有哪些問題呢?第一,地暖保護層上面的那一層防水在周邊經常不能做到全封閉,因為要預留溫度縫,以及有複雜的管道穿越防水面層。第二,地暖加熱後空氣及水分會膨脹,防水層會被破壞。第三,地暖加熱後會帶來地面材料膨脹。第四,返鹼也會增加。這些問題都很難解決,我認為不能因為一個所謂的腳感問題而惹出那麼多麻煩。
更加擴大化一點,我認為地暖就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做法,弊端實在太多,我建議徹底改革一下,改為空氣加熱方式。生活中有些習慣本來就非常不科研,適當的時也得做點讓步吧。
設計帶來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由於時間限制,我們只講這麼幾點。
二、土建總包方面
1)廚房衛生間滲漏仍舊比較普遍。
我本人從1996年就開始講防水方面的課程,以為廚房衛生間上下層的滲漏早就搞定了,沒有想到的是,隨着最近幾年房地產規模放量增長,廚房衛生間滲漏問題又死灰復燃,有的甚至到了離譜的程度。在天津,有個項目廚房衛生間滲漏率到了100%;在東莞,某項目滲漏率超過80%;在海南,某項目滲漏率超過了90%。有的項目里衛生間乾脆就做在後加的樓板上,真是讓人心驚肉跳。這些基本的問題不解決,對於批量精裝修來說就是巨大的災難。
2)牆面砂漿強度不足時有出現。
大家看一個錄像,在這個錄像中,我們的工作人員拿着一把空鼓錘去蹭牆面抹灰,居然很容易就劃出了一道深溝。很明顯這種牆面肯定無法粘貼牆磚,但是要返工的話往往是整棟樓的抹灰都要返工,工作量十分驚人,損失巨大,因此很難執行下去。
這裏順便提一下規範當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抹灰砂漿的質量如何檢驗。现在主要是做試塊,新的規範對某些類型的砂漿增加了保水性試驗,但是這種試塊檢驗法仍舊和現場條件差異太大。試想一下,砂漿做到牆壁上之後,厚度也就兩三公分,表面積那麼大,在高溫、大風條件下很快就失水了,哪有強度可言呢?有些人認為砂漿強度不足是配方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快速失水引起的。僅靠試驗室檢查強度是不夠的,保水實驗也太過書生氣,我個人強烈建議增加現場檢驗,為此要革新現在的抗拔試驗方法,直接在現場粘貼試塊,看拉拔試驗的破壞面到底發生在哪個地方。當然更加簡單的檢驗辦法就是用手掌去抹,如果有掉渣,那貼磚就很容易引起空鼓,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嗎?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個別專業人士居然不相信,實在想不通。
3)結構尺寸精度有待提高
凡是做精裝修的項目結構尺寸精度必須更高,原因很簡單:裝修完成後,現場相當於放了很多把檢驗精度的「尺子」,用戶看得清清楚楚。比如踢腳線擺在那兒,那麼牆根附近的牆面和樓地面都得平整順直;比如木門的門套線安裝上去了,那就是一把大尺子,門附近的牆體厚度都要一致,平整度垂直度都必須比較精確;比如廚房衛生間的方正度如果不夠好,那麼貼完牆地磚之後就很容易發現大小頭,諸如此類。這些問題在毛坯房時代不太容易發現,做精裝房之後都會暴露出來。
最近十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引入了第三方公司對項目進行評估,作用很大,效果很明顯。今天來了數十家房地產公司,其中有些還沒有引入這種管理方法,建議模仿學習。當然,這種檢查必須遵循合理的質量標準,適當控制檢查的內容,否則也會帶來很多麻煩,這一點我們後面會講到。
4)空鼓開裂層出不窮
眾所周知,滲漏、開裂不断是建築行業的老毛病,滲漏問題前面已經講過一部分,現在講開裂。做批量精裝修之後,細小的裂縫也可以看得出來,是投訴的熱點。按照现在的經驗,免抹灰體系對於減少裂縫效果不錯。不過免抹灰體系也不是一蹴而就,按照我的理解需要分幾步走:
第一步,產品要標準化,戶型要儘可能穩定下來。這一步其實特別難,屬於公司戰略級別的決策,公司老闆要下定決心才行。
第二步,採用先進的混凝土澆築技術,鋁模就是其中一種。產品標準化之後鋁模成本就可以降下來,效果很好。局部不容易現澆的地方做預製混凝土就可以了,不要片面追求預製率。有人認為預製混凝土才是環保的,這實在是個很大的誤解。鋼筋混凝土據說是建築行業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明,就是因為它可以很方便地澆築成各種形狀,強度高、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有人認為現澆混凝土污染大,那就應該考慮如何把現澆的技術提高,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什麼一定要改為預製混凝土呢?
第三步,就是採用合適的隔牆體系,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我觀察了很多年,不断沒有發現特別好的隔牆做法。我建議暫時不要搞輕質板牆了,因為裂縫太多,现在看來還是高精砌塊更安全可靠。也有人認為噴射輕質混凝土不錯,我沒有太多接觸,不知道到底好不好。輕鋼龍骨石膏板體系其實也不錯,可惜老百姓還不是太接受。
第四步,採用輕質砂漿做牆麵粉刷,這樣終於做到了免抹灰。這幾步下來裂縫的確少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好處也不少。
土建的質量問題對於批量精裝修的困擾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只講這幾點。
三、开展商方面
毫無疑問,开展商是項目管理的龍頭,是事實上的EPC牽頭單位,如果开展商對於精裝修的理解出現大的偏差,或者在現場不作為,或者瞎指揮,那麼後果就會特別嚴重。我這裏舉幾個例子。
1)高周轉≠穿插施工
當前房地產領域一個特別重要的話題是如何提高周轉率。周轉率對每個企業都很重要,企業追求周轉率是非常正確的做法,我們也特別支持房地產企業提高周轉率,問題是該怎麼提高呢?
最近兩三年以來的一個流行做法是讓批量精裝修單位以及其他各種分包單位很早進場,提前與土建單位一起穿插施工,工期長達18~24個月,而正常情況下一個批量精裝修工程的合理工期是8~10個月。工期延長了幾乎一倍,精裝修公司及其他合作單位的產能一定大大下降,效益肯定大大降低,周轉率一定大大下降,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很多人想不通,認為穿插施工提高了所有單位的效益,這個想法實在很奇怪。我在這裏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四個人一起打一桌麻將,那當然必須同時出席;但如果是一起做一桌菜,每個人只做其中一道菜,那顯然不需要同時到場,四個人按照合理的時間進入廚房就夠了,這顯然才是最節省成本的方法嘛。
打比方不夠嚴謹,那我們用數據說話。實際上去年2017年八月份左右我寫了一份報告,就103個批量裝修項目的成果進行了分析,這些項目有的是穿插施工,有的不是,但是都已經完工,財務報表也出來了,並且經過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安永是國際四大事務所之一,他們的審計很嚴格。數據非常多,分析起來就有說服力,結論是明確的:穿插施工導致配合單位的管理費大增,利潤率顯著降低,員工流失率明顯升高,班組鬧事基本上都發生在穿插施工項目,而且以前很少鬧事的乳膠漆班組,在穿插施工項目上鬧事反而最嚴重。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103個項目中有12個項目虧損較大,前面11個都是穿插施工,其中最嚴重的一個項目淨虧損20%,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個項目是穿插施工的典範,全國有很多公司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曾經前來參觀考察。第12個項目是因為後加樓板的衛生間存在嚴重的滲漏問題,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去防範,但是甲方沒有補錢,所以虧了。
這個報告提交給甲方之後,他們看了之後很驚訝地對我說,以前不断以為穿插施工對大家都有好處,怎麼你拿出的證據說不好呢?為什麼日本的穿插施工那麼成功呢?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認為這和日本的質量文化和誠信文化有很大的關係。我不止一次去日本工地參觀,發現他們的穿插施工做得確實特別好,其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於:上一道工序做出來的質量一定是合格的,而且是準時的,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人員不需要投入精力進行複雜的驗收,也無須擔心上一道工序會不會準時完工。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18個多月的工期中,有10個月以上的時間在和土建單位扯皮拉鈎,最後幾個月居然還趕工!時間太長,導致管理投入加大,工人鬧事增加,工地管理反而變得更加困難了。
管理團隊是最寶貴的資源,2018年開始批量精裝修項目顯著增多,如果管理團隊不能快速釋放出來,整個行業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我強烈建議不要進行無謂的嘗試,而是回歸理性和常識,將工期控制在合理的範圍,房地產商想縮短整體工期是非常合理的訴求,其方法很簡單,就是從最終交付日倒算,從而決定何時介入精裝修施工不就可以了嗎?幹嘛把工期拉那麼長呢?!
2)高質量標準≠高質量工程
前面我說第三方檢查有利於工程質量的提升,我這裏想繼續提醒一下,質量標準及檢查內容必須合適才行,如果把質量標準及檢查內容定得不恰當,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強烈建議房地產公司要瞪大眼睛檢查每一項標準,看到底是否適合公司當下的實際情況,切忌好高騖遠,在不經意間拖垮了施工隊。我這裏列舉幾點:
A)頂棚高低差≤4mm
按照现在的工藝,這一點幾乎做不到。更進一步的,甚至用什麼工具檢測都不知道。我們這個行業现在普遍使用激光多線儀測量頂棚高低差,這種儀器投射出來的基準線寬度起碼有三毫米,理論上就測量不了4mm的誤差,因為要想測量4mm以下的誤差,儀器的精度至少不超過2mm才行啊!測量工具都沒有,還談什麼施工呢?
對於早期做精裝修的房地產企業,頂棚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內就已經相當難,經過數年訓練之後,將高低差控制在8mm以內才有希望。现在看來,無論是10mm還是8mm,頂棚都必須做貼餅沖筋才行,否則是做不出來的。
B)相對的兩面乳膠漆牆面上中下距離誤差≤8mm
檢查房間方正的有效方法是檢查踢腳線之間的距離誤差,现在質量較好的項目可以做到8mm以內。奇怪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些房地產公司的檢查標準裏面多了一條,要求將相對的兩面乳膠漆牆面上中下三組距離誤差控制在8mm以內,這不僅沒有什麼必要,而且難度非常大,基本上每個乳膠漆牆面都要做貼餅沖筋才能滿足要求,成本上升非常嚴重,同時由於施工難度較大,造成了乳膠漆班組鬧事。所幸的是,當我們指出這個標準不合理之後,一些房地產企業已經放棄了這個標準。建議各位回去趕緊看一下,你們公司的檢查標準中是不是不經意間寫了這一條,須知有的公司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檢查標準,表格擺在那兒沒有人看過!
C)瓷磚及乳膠漆牆面垂直平整度偏差≤2mm
受限於现在的工藝做法及工藝水平,要達到這個標準並不容易,至少投入產出比太低,返工太多。以瓷磚牆面為例,由於现在廚房衛生間很少有公司去控制結構的方正度,造成牆磚鑲貼時粘接層普遍在12~15mm以上。很顯然,這麼厚的粘接層會導致瓷磚往下流墜,最後造成垂直度平整度超偏。如果將允許偏差控制在國家規範規定3mm以內,那麼施工難度降低很多,而且對交付質量沒有什麼影響。
乳膠漆牆面的情況也類似。由於现在牆面找平材料無非就是粉刷石膏加上膩子,這些材料的強度都是有限的,操作時刮尺重一點輕一點都足以造成1mm以上的偏差,想將誤差控制在2mm以內的確有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對於一面很長的牆面來說,即便花了很大力氣整改,終於將牆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內,但這種整改往往破壞了乳膠漆的觀感,整體效果反而下降了。
D)牆面瓷磚零空鼓幾乎做不到
老版本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裏面有個條款要求牆磚做到零空鼓,但是如何做到這一點,我曾經請教過參編專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我本人也參編和審核了多本規程,也不断搞不清楚該如何做到零空鼓。我們這樣一家小公司為了做到零空鼓,每年至少浪費上千萬用於整改。我還聽說個別項目為了防止在第三方測評時因為牆磚空鼓而導致得分太低,就採取了一些很不光明正大的應對措施,例如:檢查團剛剛抽籤決定檢查哪個房號,忽然整個工地停電了,電梯上不去,其實這個時候早就有施工人員跑到樓上將空鼓的牆磚砸掉,然後把現場打掃乾淨,因為根據測評規則,有空鼓但是如果已經處於整改狀態,那麼是不扣分的。
工程管理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這樣的弄虛作假堅決不能搞。問題是如果規則已經到了逼良為娼的地步,那我們就要反思規則本身是不是有問題了。
好消息是,今年2月份頒佈的新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已經承認零空鼓做不到,建議大家儘快翻閱一下該標準的第10.2章節,將當前零空鼓的檢查要求糾正一下,使得行業可以真正滿足。具體要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其實我們早在2009年就建議過,並且實施過一段時間,可惜後來被取消了。比較奇怪的是,新標準給出的空鼓允許度似乎相當寬鬆,只是明確要求牆角部位附近沒有空鼓,這未免又太寬鬆了,我們建議還是回到2009年的檢查要求:
對於普通廚房衛生間牆面來說,每面牆的空鼓點不超過2個,每個空鼓點的直徑不超過50mm,一塊磚最多只允許出現一個空鼓點,而且不允許空鼓出現在瓷磚的邊角位置。
之所以不允許空鼓出現在邊角,主要是因為只要將磚縫設為2mm以上,那麼就可以顺利获得灌漿的方法解決邊角部位的空鼓。這個要求其實比新標準嚴格很多,但顺利获得努力是可以達到的,建議各家公司儘快協商一下,看是否可以達成一致意見。
相比牆磚空鼓,更加重要的是如何防範牆磚大規模脫落。我們公司已經掌握了一種牆磚鑲貼方法,在空鼓不會增多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提高粘接力,而且成本更低。
E)一些必要性不高的檢查浪費了大量管理精力
這方面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我這裏僅羅列少量幾個例子:
有的要求檢查相鄰的開關插座高低差不超過0.5mm,這個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這是基本功,如果一定要花費時間去檢查,那麼還不如直接換成連體面板,或者索性將這些開關插座的距離保持在30mm以上,沒有對比就沒有仇恨,還順便解決了開關插座中間的縫隙無法裝修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個簡單的道理: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成本的,我們應該儘量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去達成目標。
有的項目要檢查相鄰兩扇櫃門的高低差不超過0.5mm,這個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是我們知道板式家具的工廠加工尺寸其實還算準確,高低差很多時候來自於煙斗鉸鏈的輕微位移,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更換更好的鉸鏈產品,要麼在交付前集中檢查一次,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有的項目要檢查瓷磚縫隙寬度誤差,這個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縫隙寬度誤差最大的來源是瓷磚尺寸本身的誤差,瓷磚品質不高的時候,這一點無從檢查。再說,有的設計師不考慮熱脹冷縮的基本規律,堅持將瓷磚密貼,這時要想控制磚縫誤差就基本沒有辦法了。實際上,瓷磚縫隙本來就不應該小於 2mm,這是規範的規定,只要按照這個去做,那麼磚縫誤差就不是很明顯。
有的項目要求現場地面必須設置臨時廁所,工人要想上廁所就必須下樓。這個聽起來也非常有道理,可惜现在工地管理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電梯太慢,工人上下一次非常不容易,如果一定要將臨時廁所設置在地面,那麼工效將大大降低,樓上的隨地大小便反而很難控制。在不同的樓層內設置臨時衛生間是非常人性化的方法,為什麼一定要做反人性的事情呢?坐辦公室的人一定要到工地上體會一下工人是怎麼幹活的,不然就會制定出稀奇古怪的規則。
最後看一個木工做法。請看圖五:
(圖五)
這個做法最終的效果就是在頂棚上做出一圈很薄的疊級造型,這種吊頂絲毫不稀奇,我們至少做了幾萬套,有很多方法可以安全地可靠地固定圖中的水平石膏板,成本不高,而且可以很好地保證圖中那一圈一公分左右的薄線條厚度一致。可惜在某幾個工程裏面,甲方強制要求採用木釘固定石膏板,這個做法操作的時候木工師傅必須仰面操作,打木釘的時候又容易碰到鋼筋,調平石膏板也相當不容易,施工起來頗為麻煩,以至於一個工地跑了上百個木工工人。我們以前的項目很少有木工班組鬧事的問題,這幾個項目的木工工程,每個都要虧損上百萬元。
3)頻繁檢查≠好工程
管工程其實沒有多大的技巧,管理人員勤下工地,工地管得就不會太差,反過來也可以說,管得不好的工地,至少有一部分管理人員不怎麼上樓。問題是,現在有少數房地產公司似乎認為開會和檢查是管工地的最好方法,個別工地一個星期開四天會,項目經理不允許請假。除此之外每周檢查評估兩三次,每次處罰金額高達合同額的1%,這種情況正常麼?工地上的工人成了驚弓之鳥,項目經理疲於奔命,底下的工作人員身心憔悴。為了應付檢查,施工隊在工地鋪紅地毯,等檢查組走了就使勁趕工,這樣真的能夠管好工地嗎?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4)商票≠保理
最近有部分房地產公司以商票或保理形式支付工程款,我這裏普及一個常識:商票和保理是非常不同的東西。保理一般來說有可能談成無追索的形式,而絕大部分商票是具有追索權的。也就是說,從財務角度看,商票實際上相當於施工企業在幹完活兒之後,還向銀行借了一大筆錢!大部分施工企業的總資產並不高,完全可以設想,拿進來的商票稍微多一些,負債率就會變得奇高無比,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死得很慘。
上面這個財務知識比較冷僻,查詢「商票」這個詞條,其解釋講的也不是人話,看了之後還是一頭霧水。大家普遍認為,房地產公司不是已經補貼利息了嗎?其實利息遠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推高負債率才是最大的危險。我說了其中的道理之後大家普遍感到很驚訝,然後請專業的財務人員來解釋,這才發現我剛才講的是對的。現在有些房地產公司已經取消了商票這種付款方式,改為無追索權的保理支付,或者專門和銀行談條件,顺利获得簽署特別的條款將商票約定為無追索權的類型,不過要做到這一點相當難。
四、精裝修公司及供應商方面
2018年對於精裝修公司及相關的供應商來說,普遍面臨的問題是任務大量增加,資金非常緊張,內部管理難度增大。我舉個例子,最近某國際著名品牌供應商在多個工地無法及時供貨,這種情況以前幾乎沒有聽說。
1)會不會撐死在2018年?
企業正常情況下其實很難餓死,更多的情況是被擴大的市場撐死。精裝修最難控制的是群訴,在項目多、管理精力分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管理失控,最終面臨嚴重的投訴,從而毀掉一家公司的品牌。面臨爆發性增長的市場,我們在欣喜之餘,更應該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踏踏實實实行每一個項目。
2)會不會窮死在2018年?
資金鍊緊張是房地產行業當前的常見現象,商票的使用將進一步惡化精裝修公司及供應商的財務報表,企業有可能在任務充沛的情況下居然活活窮死。我們要加強風險意識,補習財務知識,防止被無知害死。
3)會不會累死在2018年?
我們剛才講了若干嚴重影響項目管理的一些問題,例如不科研的設計、不合格的主體結構質量、不恰當的組織管理方法、不合理的質量標準、不適宜的檢查內容等等,悲觀地說现在這種情況现在還是比較普遍的,如果不能及時扭轉,那麼全行業可能面臨有效產能被大大浪費、班組鬧事增多、管理人員疲於奔命,最終導致工程質量崩潰的悲劇發生。我們要傳播批量精裝修的管理知識,理順管理關係,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全鏈條的工作效率。
五、怎麼辦?
說了那麼多困難,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呢?其實辦法是有的,今年3月份和6月份我分別做了兩次演講,後來根據演講內容寫了兩篇文章,分別叫做《沒有標準化,就沒有規模化》以及《如何同時管理1000個工程?》,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在朋友圈搜索一下,兩篇文章都有點長,每篇都在10000字的樣子,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讀完。文章那麼長,其實僅僅為了求解一道算術題,具體如下:
25000*80/20/365=?
這個算式的意思是:我們公司去年交付了25000套房子,每套房子的泥水工程量平均不超過80平方米,每對夫妻按照现在的組織方式,一天可以完成20平方米的泥水施工。假設所有的夫妻一年365天都可以陆续在工作,請問我們k8凯发(中国)精裝公司需要多少對泥水夫妻?答案是274對就夠了。問題是我們公司至少有二三千對泥水夫妻,而且還經常缺人,也就是說,這些工人的產能被浪費了80~90%!如果我們能夠改善管理,合理組織,均衡施工,那麼將產能提升5~10倍是非常有可能的。
有人聽到我說這個結論,第一反應是:不可能!拜託,不要那麼武斷。一個目標如果我們認為完全不可能而放棄努力,那麼它當然不可能達到。我們知道,二十世紀初人類發明了流水線,到1999年的時候德魯克說,產業工人的勞動效率已經提高了50倍。我們的批量精裝修工程其實也是一種流水線,只是這種流水線上的產品是不動的,移動的是操作工人。如果參加建設的所有各方能夠像製造業那樣持之以恆地改善每個管理細節,那麼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完全可能。有些人想到製造業就想到了先進的設備,從而簡單地推論,建築行業必須像製造業那樣依靠設備來施工才能搞好工程,其實製造業的精細化管理才是真正應該第一时间學習的地方。可惜的是,我們的各方管理人員在意識上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在行動上沒有付出足夠努力,以至於工地上今天停水,明天停電,後天沒有電梯,大後天沒有材料,再後來搞幾把運動式的檢查,我想如果把這些貌似雞毛蒜皮的事情管理好,產能就已經可以提升一大步了。
總之,我的看法是,即便是我們不做任何技術上的創新,而致力於改善我們的管理,那麼效率同樣可以提升一大步。有些人只關注技術的創新,認為只有技術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但其實熊彼特早就說過,組織管理的創新也是重要的創新方式。我們當下要做的可能只有一點,就是不折騰,太多的產能被折騰掉了,太多的成本被折騰掉了,太多的激情和夢想被折騰掉了。
我本人講課已經有22年的歷史,講授《批量精裝修》這個課程也有14年了。早年的時候這個課程只要一天就可以講完,現在看來兩天也講不完,問題是我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時間給人講課呢?而且,我認為之所以課程越來越長,並不是因為有很多的新技術要講,而是有很多的誤區需要澄清,每次講課都要在這些問題上花掉很多的時間。前不久我做了一個梳理,逐一檢查了講課時涉及到的200多個知識點,發現沒有一條需要用到初中以上的知識,最難的一個地方大概就是幾個初中化學中出現過的化學方程式罷了。如此看來,要想管好批量精裝修,我們需要的並不是高大上的理論,我們幾乎只要常識就可以把事情实行。
以上是課件的樣式,今天講了其中一些令人痛苦的環節,希望引起與會各方的關注。期待和諸位一起共同努力,迎接批量精裝修爆發性增長所帶來的挑戰。
謝謝!
微信公眾號
投訴舉報